时间回到2012年6月16日,神舟9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顺利进入太空,进入了预定轨道。对于这次任务来说,许多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刘洋身上,毕竟她是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女性航天员,而且是第二批航天员队伍中的首位执行任务的成员。然而,今天我想讲述的却是刘旺这位鲜为人知的航天员。
尽管刘旺的知名度可能不如刘洋,但他所经历的传奇故事无疑比刘洋更加引人入胜。刘旺出生于1969年3月,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他家乡流传着一句俚语:“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平遥人”。随着刘旺飞上太空,这句话甚至被更新为“没有麻雀的地方也有平遥人”,这背后是刘旺成长道路的缩影。
刘旺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却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里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作业写不完,不能玩耍”。这种严格的家教促使刘旺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养成了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得益于父母的严格要求,刘旺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一点从他考初中和高中的成绩便可见一斑。
1982年7月,山西省的一所名校——平遥中学开始面向全县招收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而刘旺作为村里唯一入选的小学生,成为了他们村的第一个平遥中学学生。此后,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刘旺也不断刷新自我。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他不仅三次荣获“三好学生”的荣誉,还在高二期间当选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并且是当年唯一成为共产党员的两位学生之一。
展开剩余76%刘旺在同龄人中展现了非凡的才能。1988年,他参加高考,取得了519.5分的优异成绩,远超当年山西省的本科录取线30多分,顺利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保送。然而,刘旺却拒绝了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选择报考了空军飞行学院,显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的岁月中,刘旺依旧延续着他一贯的优秀表现。在长春的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校以及空军第四飞行学院的四年学习中,刘旺不但在军事、文化、体育等各项科目上都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全优学员”的荣誉,甚至在1990年5月转学到空军第四飞行学院时,荣立了军旅生涯的第一个三等功。
1993年,经过一年的实战训练,刘旺被派往空军驻郑州航空兵某团,正式成为战斗部队的飞行员。在这里,他迅速展现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安全飞行达900小时,成为四型战机长机和四种气象教员,还多次执行了跨区机动、导弹空靶等复杂任务,仅用一年时间便晋升为空军二级飞行员,并荣立了第二个三等功。
正是刘旺在空军部队中的杰出表现,使得他顺利入选了我国首批航天员。1998年初,他与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14人一起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这标志着刘旺从一名飞行员正式转型为航天员,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虽然进入了航天员的行列,刘旺并未立即如愿飞上太空。他经历了14年漫长的等待。在这期间,他两次前往俄罗斯加加林中心学习出舱活动技术,并在神舟7号任务期间担任出舱活动的主教员,做出了重大贡献,帮助翟志刚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太空漫步”,并四次荣获三等功。
2012年6月16日,刘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飞天时刻。他和景海鹏、刘洋一同乘坐神舟9号飞船,飞向太空。此次任务的核心是与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刘旺的主要任务是担任手动对接的操控员。在飞行器时速28000千米的速度下,刘旺需要精确地将神舟9号对准天宫一号,这个速度比子弹飞行的速度快了8倍,比音速还要快22倍。如此高难度的任务,稍有差池,便有可能发生致命的碰撞。
然而,刘旺凭借着自己沉着冷静的性格,成功完成了任务。他通过精确控制飞船的角度和偏差,成功将神舟9号与天宫一号精准对接,堪称一次“太空打靶”。他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太空驾驶飞船的航天员,而且还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的最后一项,为未来建设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刘旺是14位首批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比最年长的航天员还要小6岁。他以最年轻的身份,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壮举,也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此,刘旺被授予了“专业技术少将”的军衔,并荣获“特级航天员”称号,堪称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代传奇。
在此,向刘旺少将致敬!
发布于:天津市淘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