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多地气温持续攀升,夏日经济正以多元形态点燃消费市场,成为推动服务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从文旅融合到夜间经济,从清凉消费到健康养生,各地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挖掘细分需求,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在文旅领域,暑期出游市场呈现“长短结合、品质升级”特征。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超35%,300公里以上中长线游需求增速达15%。以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例,其丛林飞旋、木筏远征等项目日均接待量突破万人次;广州热雪奇迹则以“岭南冰雪游”吸引本地游客,日均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与此同时,县域旅游成为新热点,儋州、阿勒泰等目的地搜索量激增,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小众深度游”,带动当地民宿、特色餐饮收入增长。
夜间经济与“宅家消暑”并行发展,形成互补消费生态。北京通州运河夜市、潘家园旧货市场等夜间集市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小龙虾、烧烤等“夜宵经济”带动外卖平台夜间订单占比达45%。而在“宅经济”领域,预制菜、半成品果切等便捷食品销量同比增长80%,生鲜平台“半小时达”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三四线城市。此外,视频平台暑期档会员订阅量增长30%,游戏、直播等“室内娱乐”消费同步提升。
展开剩余48%清凉消费成为刚需,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升级。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冷风扇、便携式风扇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0%、300%,制冰净饮水机销量突破4万台。防晒市场则呈现“科技化、细分化”趋势,高倍数防晒霜、防晒面罩等“物理防晒神器”销售额同比增长65%。值得关注的是,穿戴式空调、空调抱枕等新型消暑产品涌现,满足消费者对清凉舒适的高阶需求。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助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多地政府推出“赛事+文旅”“跟着影视去旅行”等促消费活动,辽宁省对职业体育赛事给予30万至300万元办赛补贴。金融机构亦加大对服务消费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消费类REITs首发募资总额达229亿元,为文旅、康养等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专家指出,当前服务消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品质化、个性化、便利化成为核心趋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白彦锋建议,应抓住暑期窗口期,推动研学游、邮轮游等新业态与传统消费融合,构建复合型消费场景。随着居民收入提升与消费观念转变,服务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发布于:河北省淘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